• 原创美文
  • 经典文章
  • 情感美文
  • 伤感文章
  • 散文
  • 美文随笔
  • 感人文章
  • 人生哲理
  • 学生美文
  • 民族文化
  • 说说大全
  • 网名大全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佩佩美文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与问题设计】

    时间:2019-04-22 06:37:26来源:佩佩美文网 本文已影响 佩佩美文网手机站

      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生物的学习也是这样。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问题的提出是否合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解决的过程是否基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并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成就感,就是课堂有效的关键了。所以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着重研究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一)课上自学教材时,提倡学生提出问题
      由于我市生物是非中考学科,所以学生在上课之前不会下力气预习,在老师讲课之前,有很多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是一无所知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教就成效甚微了。所以我安排学生在老师讲之前,先自学教材了解本节内容。将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归纳整理,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有针对性地去听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会有针对性地去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比如在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节,我让学生自学教材,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叫化学性消化什么叫物理性消化。
      这样的问题对学过物理和化学的老师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备课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初一的学生没有物理、化学的知识。在学生的问题下,我认识到这虽然不是本节的难点,却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及时作出调整,在课堂上进行了两个小活动,一个是把一张纸撕碎,虽然撕碎了,但还是纸来说明物理性消化。一个是把纸点燃了,说明化学性消化是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学生终于对物理性和化学性有了上定的了解。自学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老师的应变能力。
      (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研究的兴趣才能学得有效。所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究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动机是必要的。
      比如在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节中,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西瓜籽历险记。以拟人的口吻讲述了西瓜籽在人体消化系统里的经历。学生看得兴趣盎然。学生还自己提出了问题:西瓜籽遇到的酸雨是什么?红地毯是什么?怎么和西瓜籽一起的一些东西都失踪了呢?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仅了解了消化道是由哪些器官构成以及它们的先后顺序,还知道了它们是如何物理消化、化学消化的。
      (三)动手操作时,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物学科的探究实验很多,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直观地了解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手脑结合,很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关键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用脑思考,产生疑问。解决问题。
      比如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学生对结构与功能是相互适应的还不明确。起到保护的作用就要有弹性,骨要起到支撑作用就要有硬度。这种关系学生看不到的话只能死记硬背,通过实验学生惊叹脱钙之后的骨竟然这么软,深切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骨既然能燃烧是否也能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这就是学生动手的好处。
      再比如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让学生分析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生产原料。这使学生了解一种食物中含有很多种营养物质,而且每种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比例都不一样。如果这里只是老师的讲解,没有动手的过程,学生还是不能完全了解,有的学生以前一直以为一种食物就只有一种营养成分,比如馒头中只有淀粉。在此次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提出了“什么是烟酸?”“什么是热量?”等问题。这些问题有价值的课堂上解决了。有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可以在课后自己查找资料,这就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四)巩固深化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巩固深化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我尽量多的提供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的习题,因为这些习题,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这些与生活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出的习题就是冬季在卧室中放绿色植物好不好。学生就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指导生活,使生活更健康、更安全。
      (五)“问”无定“问”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学生问的时候,老师不要抱有对学生的期望。也就是老师期望学生问什么。这样做还是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了老师的思维里。有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正中下怀的问题大加赞赏,对不想讲或不会讲或不屑讲的问题嗤之以鼻。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学生提问的热情就会受到损伤,而且也达不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怎样才能做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呢?这就要看老师引导的能力了。并且需要长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把最大的精力放在教材的主旨上,而不是一些细枝末节上。
      (六)“问”与“答”
      既然鼓励学生问,就得答,那么怎么答才是有效的呢?是老师答还是学生答呢?我的答案是“答无定法”。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每节课的内容还都不一样。提出的问题也是有深有浅。所以这就需要老师能统筹能应变,会取舍。

    推荐访问: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