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美文
  • 经典文章
  • 情感美文
  • 伤感文章
  • 散文
  • 美文随笔
  • 感人文章
  • 人生哲理
  • 学生美文
  • 民族文化
  • 说说大全
  • 网名大全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佩佩美文网 > 美文随笔 > 正文

    播下猜想的种子,收获生物学的希望:病原生物学各章知识点

    时间:2019-04-22 06:37:28来源:佩佩美文网 本文已影响 佩佩美文网手机站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启蒙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而大胆想象,敢于创新在生物学习上一定意义就体现了学生善于猜想的能力。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那么什么是猜想呢?猜想主要是对要发生的某种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多种主观想象和琢磨。《生物学课程标准》把猜想作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初并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有时甚至忽略这一环节,可是在学习《土壤的成分》这一课时,才让我真正领略了猜想的独特魅力。
      那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土壤里面有什么”,在学生了解了土壤里面有石头,沙粒,动植物的遗体,水以外之后,我问:“除了这些,土壤里面可能还有什么?”有的同学说没有了;有的同学说好像还有,但不知道有什么。这时候我拿起一个干土块说:“你们猜一猜,如果我把这个土块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同学们的猜测五花八门,有的说土会散花,有上的说水会变黑,还有的说土块会沉下去。不同小组,甚至同一小组的同学猜想都不一致,有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我看时机已到,就说:“别争了,把土块放到水里验证一下不就OK了?”这时候的同学们简直是迫不及待,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土块放进去,我及时提出了操作要求:慢慢放,认真观察。这时候的教室简直静极了,同学们都在急待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一会儿,教室里就一片哗然,“冒泡了,冒泡了”的喊声此起彼伏。喊声里有与自己的猜想不一样的那种惊讶,也有正好验证了自己猜想的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喜悦。我趁机打铁,问:“那泡里装的是什么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空气”。
      “土壤里面有空气”这一问题就在孩子们的猜想中解决了,可谓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正是这节课,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猜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特别是当学生的探究正好验证了他们的猜想的时候,他们那种收获的喜悦时无法用语言和动作来形容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着科学发现时的挫败余成功,生物学素养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的猜想加以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起始阶段,就能够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合理的猜想。这对于上好一节生物学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通过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借鉴相关方面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努力营造猜想的氛围
      科学家进行研究,在没有成功以前,都只能是猜想,假想。在没有掌握科学规律之前,只能反复试探。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们更要以鼓励赞美的眼光看待孩子搞科学的幼稚行动,从幼稚的科学举动中看到伟大真理的萌芽。假设没有好坏之分,尤其在被验证之前,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假设,都证明他在参与,在认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假设有足够的耐心,不能粗暴地干预学生的假设。应当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敢想,善想。教师要做的就是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对那些不符合教学意图的猜想善于引导,他们才会在验证的过程中有一种更加求实的精神,并渴望通过验证寻求答案。
      二.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发猜想
      生物学探究的最大乐趣在于发现了什么。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要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猜想和假设,进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学探究中体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发现:(1)用洋葱表皮外表面可以,用内表面做材料也可以;(2)在鳞片的外表皮上先划一个正方形小块,然后再撕表皮,其实不太容易。如果先将鳞叶取下来,从内向外掰断,只让外表皮连接,再轻轻撕下外表皮却非常方便。这些小发现尽管不是很科学很严格,但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在探索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寻猜想与假设的理由
      著名教育家肖川曾说:猜测和想象是应用现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是发挥创造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因此,猜想作为合情推理的一种形式,其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可以说,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比得出一个结论更重要。
      生物课中的猜想应该是一种科学性的预测,即是学生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符合基本科学逻辑的一种合理估计,而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瞎猜。教师在让学生猜想“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教学”时,一定要他们做出科学的解释:"你为什么这样想?"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猜想的理由,迫使他们去思考,认识到自己的猜想不能是毫无根据的胡猜瞎蒙,要建立在一定的理性、逻辑和事实的基础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猜想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猜想不能是凭空乱猜的,要有一定的依据。在生物学课程中教师充分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生物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管道。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猜想。让我们播下猜想的种子,收获生物学的希望!

    推荐访问:播下 生物学 猜想 种子

    • 播下猜想的种子,收获生物学的希望:病原生物学各章知识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