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1|乒乓外交的意义

乒乓外交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中美大学生能因《阿甘》这部电影聚在一起进行讨论非常难得。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两位中国和美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和阿甘(其实是格伦?科恩)!正是他们的邂逅,发生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中美的"乒乓外交",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乒乓外交"是指1971年期间中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通过一系列的互访活动而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的外交故事。其源动力是来自于两个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与科恩偶遇。这个故事也成为《阿甘》电影的一个素材。今天我主要就讲讲庄则栋和科恩的故事。
1971年4月,庄则栋和队友参加在日本名古屋进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一届世乒赛上,出现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美国运动员科恩失误走上了中国队的大巴车,当时因为中国和美国没有往来,科恩上错大巴时中国运动员都愣了,科恩也比较尴尬,他想下车已经晚了,车已经关上门开了。而中国队员在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国人的"阶级斗争"的弦绷的特紧,大家都不敢上前打招呼.这时候庄则栋见谁都不理科恩。他想到周总理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主动上前冒着极大的风险,勇敢地与美国运动员科恩交朋友问候,并在车上庄则栋送给他一块有黄山风景的织锦,后来,科恩也回赠给庄则栋一件印有"Let it be(顺其自然)"的红蓝白三色T恤.
也就是通过这一契机,中国代表团随后邀请了美国代表团来到中国北京,参加了乒乓交流,也正是这次交流,打破了美国国务院、美国国会设下的中美民间交流红线,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接触的大门。成为了1949年之后,第一批到中国来进行访问的美国代表团,成就了震惊中外的“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同时也成为了文化交流推动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例子。
此后,庄则栋和科恩一直未见面。2004年,庄则栋得知科恩死于心脏病后,庄则栋联系不到格伦家里,就把电话打到了另一位美国选手格罗斯曼的家里,让格罗斯曼的妻子凯莉帮他转达哀思。可见,庄则栋还是一直惦记着科恩的。
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特别欢迎来自美国的大学生和我们一起讨论!希望中美大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并建立起良好的友谊!
谢谢大家!
- 乒乓外交1|乒乓外交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