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和白求恩精神 白求思工作的是什么精神

白求恩和白求恩精神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庄重地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毛泽东的评价虽然很高,但是很中肯。曾经在中国的领导层中有一个很了解很熟悉他的人:聂荣瑧将军曾对自己的女儿说,白求恩是一个可以让人的灵魂得到净化的人。70多年前,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倒在了中国抗日战场的最前沿河北省唐县一个叫做黄石口的小山村。一个多月后,毛泽东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下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从那里起白求恩的名字伴随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个大字凝固成一座雕塑穿越了岁月的长河,深深的镌刻在人们的脑海中。我们通过他的传奇故事,去学习体味他的敬业、他的奉献。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成为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最著名的五位胸外科医生之一之后,做出论断:走向人类最后和最高目标的唯一道路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人生最崇高的理想是共产主义。他决定终身投入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事业中去。
白求恩来延安之前,他生活在一个工业发达的工业国家,习惯了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与安逸,享受着一位名医的荣耀,是一位衣着考究的儒雅的中产阶级。然而,他辞去工作,写下遗嘱,舍弃一切,义无反顾,在写给前妻的信中,他解释:我拒绝生活在这样一个制造腐败和屠杀的社会里,而不奋起反抗;我拒绝,用忽视和默认的方式,来容忍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对其他人发动的战争,我为什么要到中国去,…那里是世界上是需要最迫切的地方。白求恩先生放弃了什么,我相
信大家都会深有感触,因为他所放弃的正是世界上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1938年3月,白求恩先生携带数千美元的医疗器械辗转来到延安,他拒绝了毛泽东请他在边区医院里工作的挽留,他强烈的要求到抗日最前线去。他组建了一个战地医疗队,率领这支队伍穿梭到各个战场,将手术台设到距离前线最近的地方,20华里、10华里甚至5华里。为提高边区医疗水平,他还举办医疗干部培训班,为我军培养了大量医护人员,白天做手术、晚上讲课、深夜编写教材。不仅使学员们很快掌握了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白求恩求精务实的严谨科学态度。他动手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镊子等医疗器械,带领着铁匠、木匠、裁缝们去实现它们。事实证明,中国华北确实是最需要白求恩的地方,他作为医生、教师、组织者,其才华在这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作用。在这里他毫无保留的奉献了健康、才华、甚至生命。而且他是快乐的,可能今天的很多人难以理解,他这样的生活和快乐,在写给聂荣臻的遗嘱里,他反复告知所有的朋友,最近两年是我生活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我非常快乐,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可见他是真的快乐,无私奉献并从中感受到了极致的快乐。所以他是一个纯粹的人。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为何要弘扬白求恩精神?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白求恩这位国际声望显赫的医学专家,抱着对人类正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艰苦抗战的中国。他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次把死的威胁抛在脑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为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所有一切。人常说: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视
国家、人民利益为泰山,看家庭、个人小利为鸿毛,才能在矛盾面前不畏缩,困难面前不悲观,诱惑面前不落马,才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最大限度的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其次,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
再次,做到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他曾说“医生是为伤病员活着的,如果医生不为伤病员工作,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他始终坚持军医岗位的最前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时期的英雄楷模,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白求恩精神的延续,看到了白求恩精神的发杨光大。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有一些人经不住考验,抵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错位,淡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成了时代的落伍者。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仍然活着。”
纵然苍天会老、山河会变,有一种精神却如同金子,虽久历风雨依然闪闪发光,这便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我们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白求恩和白求恩精神 白求思工作的是什么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