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美文
  • 经典文章
  • 情感美文
  • 伤感文章
  • 散文
  • 美文随笔
  • 感人文章
  • 人生哲理
  • 学生美文
  • 民族文化
  • 说说大全
  • 网名大全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佩佩美文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柳州鱼峰山 [柳州谒柳柳州]

    时间:2019-09-16 08:23:49来源:佩佩美文网 本文已影响 佩佩美文网手机站
    -->

    作者:王海军

    柳宗元原来又名柳柳州,这是我今年五一期间在柳州参观了柳侯祠之后才知道的。

    学生时代读过他的《小石潭记》、《捕蛇者说》、《黔之驴》、《江雪》等著作,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了不起的古代散文大家。如是而已。

    在坐落在绿荫如盖、环境清幽的柳侯公园中的柳侯祠非常仔细地走了一圈后,才对柳宗元柳柳州——说是一代奇人也好,说是一代宗师也罢——有了真正的了解。了解的过程,从仰慕、钦佩、叹息,终至五体投地。

    毫无疑问,柳宗元是一位胸怀大志的才子。21岁中进士,31岁做到了朝廷的监察御史,两年后,又升任礼部员外郎,成了朝廷的要员。与此同时,年轻的柳宗元在长安文坛已经享有盛誉,结识了刘禹锡、吕温、韩愈、崔群等一大批青年才俊。长安的其他青年文人对其趋之若骛。可以说,此时的柳宗元凭借才华横溢而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而当时的唐朝,高层的宫闱之间正进行剧烈的政治斗争。柳宗元等一班新进人物在王叔文的领导下,在德宗死后拥立太子李诵继位,全面控制了朝廷大权,随后便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举贤荐能,减免赋税,清除朝廷积弊,解除民间疾苦。可惜的是,由于李诵重病缠身,这场声势浩大的“永贞革新”只实行了不到半年时间,就随着反对改革的李纯被立为太子而遭到全面讨伐。很快,李纯登基为宪宗,第三天起,就开始对革新派代表人物加以贬黜,王叔文被贬为渝州(今重庆)司户,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贬为远州(边远的州)司马,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

    “永贞革新”的失败成了柳宗元后半生政治命运的转折点。短暂政治上的得志之后,旋即迎来了后半生的流贬和失意。柳宗元由天堂落入了地狱。

    柳宗元在永州的司马职务后面有个“员外置”,“员外置”就是编制之外的人员,实际上是个闲员,只领薪俸不用干事也不用管事,是一种扎扎实实的贬黜。这对于有着远大志向的柳宗元来说,实在是莫大的痛苦。又随着母亲等几位亲人相继离开人世,精神上受到极大摧残,身体健康急剧恶化。他初到永州时33岁,是一个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过了不到三四年,就已经“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保。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身体十分衰弱。其间,他曾给许多人写信,希望能够“复起为人”,可惜都如泥牛入海。

    一个雄心万丈才华横溢的人被一闲十年,而且丝毫看不到未来的路,我们可以想象,柳宗元在永州的心情是多么灰暗、沮丧,甚至是绝望。这种心情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表露。最能震撼人的当算《江雪》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从表面来看,可以视之为一幅简淡清爽、超然物外的静物画,实际上,这是一首藏头诗,是作者苦闷与抗争的矛盾交织。“千、万、孤、独”的苦闷叫人万念俱灰,但是,柳宗元的心中,永远有一丝希望的火苗在燃烧,因此,即使是寒江的独钓,他也苦苦支撑。

    柳宗元谪居永州,长达十年。这十年,是政治上遭受打击、理想上几近破灭、精神上备受摧残、生活上陷入困顿、身体上日益衰弱、家中事屡造不幸的十年。就是在这种极为恶劣、痛苦的心境中,柳宗元融情于永州山水孜孜探求,在推动不发达的唐代哲学上升到一个新阶段的同时,与韩愈共同掀起“拯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并影响了中国上千年。柳宗元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地位正是在这十年里奠定的。在柳侯公园里,有毛泽东书写的书法作品碑刻,细一了解,才惊讶地发现,在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柳宗元竟然是论述最多的人物之一!而且,在“文革”期间,毛泽东亲自指示,出版了章士钊撰写的100万字的《柳文指要》,据说是那个年代得以出版的惟一一部学术著作。

    作为一代思想文学宗师,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对湖湘文化的开启也具有创树之功。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据有关专家考证,终唐一代,湖南进士25名,衡湘以南的有16人,而且基本上是中唐以后也就是柳宗元来永州之后考取的进士!神奇否?

    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游记散文,绘声绘色,写活了永州山水,堪称世界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三戒》等寓言小品、《捕蛇者说》、《田间三首》等诗都是柳宗元在永州创作的。据统计,柳宗元一生留下的600多篇作品中,有五分之三是在永州写的,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多为在永州写就。

    一个朋友说,柳宗元在永州,失意官场,但得意文坛,可谓塞翁失马。我不尽然。一个极度失意的人,十年矢志不渝,以“独钓寒江”的姿态,做出如此辉煌业绩,岂是一句“塞翁失马”可以概括的?

    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里,朝廷也曾数度大赦,但是,宪宗对“八司马”始终耿耿于怀不愿饶恕。直到宪宗登基十年之后,回长安的诏命终于来临。苦难的日子终于到了尽头,柳宗元欣喜若狂地奔赴长安。在长安东郊的灞桥,柳宗元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无限感慨地写了《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上亭》: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然而,柳宗元高兴得太早了!回到长安不过短短一个月,柳宗元和刘禹锡等就同被出为远州刺史,柳宗元被贬到了比永州更远的柳州,官虽进而地益远,柳宗元禁不住悲从中来!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在衡阳分别时,柳宗元悲怆地写下了《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哀叹“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无与伦比的失落与伤心跃然纸上。

    失落归失落,伤心归伤心,但柳宗元这次得到的可是一个实职,是柳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既然有了权,不肯因循苟且的他,一上任就投入了繁忙的公务中,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据资料记载,柳宗元在柳州主要做了以下好事:一是采取措施,解放奴婢;二是重视发展生产;三是致力以文化民,发展教育;四是根据柳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点,提倡尊重少数民族。由于柳宗元的勤政爱民,他在柳州的四年里,口碑极好。千余年过去,柳州人对柳宗元的尊重和爱戴一直沿袭了下来。

    而柳州这座民风淳朴的城市,在柳宗元治下的短短4年里,当是得益不少的。否则,柳州人为什么要在柳宗元死后不久即大举纪念呢?柳宗元死后第三年,柳州的地方官员就为他建立了罗池庙(今柳侯祠)加以祭祀,并请时任户部尚书的韩愈撰写了《柳州罗池庙碑》,赞扬了柳宗元治理柳州的政绩。可见,为官一任,不在乎任期有多长,而在乎是否造福了一方。其后,柳州的历代地方官员对保护和修茸柳侯祠都十分重视,并以此古建筑作为传承柳宗元文化和进行教化的重要基地。据柳州地方文献记载,自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到清光绪十五年(1899年)的786年间,由柳州地方官员主持的重修或重建柳侯祠及其附属建筑共有18次!到宋朝,柳州人民迫切要求官府向朝廷请求给柳宗元加封爵位,宋徽宗于是特封柳宗元为文惠侯。后来又由于地方百姓的再三请求,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元代泰定帝又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比宋代更升了一格,使柳宗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柳宗元以短短4年的政绩被柳州人千年称颂,我想,绝不只是因为其文章写得好。今天,当我在柳州的公交车上看到无论人多人少,都秩序井然,年轻人绝对礼让长者的场面时,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就跳出了柳宗元的影子来。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表述君臣上下忧国忧民。我将这话改一改,套到柳宗元身上:“手中无权则著其文,手中有权则为其民。”以概括柳宗元在无比失落的情况下的所作所为。你看,在永州十年无权的日子里,在极度苦闷的情况下,他潜心钻研哲学文学,终成一代思想文学宗师;在柳州4年有权的日子里,他呕心沥血,勤政爱民,做出了显赫的政绩。可谓有权也忙,无权也忙,就是没有一刻闲着!并且,他这忙可不是瞎忙,而是忙得十分有意义,以至于千古流传。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不如意者的抱怨:“唉,英雄无用武之地!”乍听之下,抱怨似乎有道理。然而,了解了柳宗元一生的作为后,我改变了看法,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如柳宗元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大有作为;而柳宗元,在那样颓废的环境中,成就了一番宏伟大业,正因为他是真正的英雄!

    无怪乎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感慨万千地题字:柳宗元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之楷模”!

    而我以为,柳宗元不仅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之楷模,也是当今知识分子之楷模。无论为政者还是为文者,从柳宗元身上悟出的道理,足可以受用一生。

    由是,步出柳侯祠,来到祠后的柳宗元衣冠冢时,我深深一揖,拜将下去。

    2007-6-24

    推荐访问:柳州 柳柳州是谁 柳柳州柳堤植柳

    • 柳州鱼峰山 [柳州谒柳柳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