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审题.答题技巧:高考地理选择题审题及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审题、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技巧
目前文综试题中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包括多选题的变形——组合型选择题),分值为44分,而要想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选择题至关重要。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注意找出题干中关键指导性词语。如“最多”、“最佳”、“最合适”、“主要”、“正确”、“不正确 (错误)”等等。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例1.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技巧点拨】 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
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例2.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北纬46°) B.肯尼迪(北纬28°) C. 酒泉(北纬40°) D. 库鲁(北纬5°) 【答案】 D
【技巧点拨】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 3. 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看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或者选项只是题干中的一般情况,对这两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例3. 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④首都都是单一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⑤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沿海 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 ①④ B. ②⑥ C. ③⑤ D. ③⑥ 【答案】 B
【技巧点拨】 ①④⑤不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4. 答题技巧
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的主要形式,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解这类题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触手无策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例4.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示国家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澳大利亚 D中国 2、该国西部
A有其所在大洲最长的河流
B有其所在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C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 D有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
3、关于图示国家经济的途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 B轻重工业并重,都较发达 C农产品出口重大 D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
【答案】 1. B;2. A;3. D
【技巧点拨】 连锁题最关键的是选对第1小题,此题可以从选项入手,相对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5. 选择题解题常用方法 1. 直选法(再现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2. 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3. 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5.部分地理信息图(图2),回答下题。
洋流
图2
甲区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势 C.大气环流 D.洋流 【答案】 C
【技巧点拨】 图中甲地位于东非高原上,气候形成与地势、大气环流有关,但形成干湿两季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4. 转换法。
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例6.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 B. 寒流
C. 冷锋活动 D. 从南极地区漂来的浮冰 【答案】 D
【技巧点拨】 “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 5. 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例7.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答案】 A
【技巧点拨】 可画图帮助建立空间概念。 二、 非选择题审题、答题技巧
近几年高考中,综合题基本都是利用图表为载体,通过3-5小题来考察,而且这几个小题之间是层层递进,逐层展开,前一问是为后一问作铺垫,因此要认真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先把握好第一、二小题。
具体答题步骤如下:
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
通读文字材料,并利用经线、纬线、海陆位置、大陆轮廓、地形特征等等来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特征描述,明确方向。
如果是描述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等角度回答
如果是描述气候特征,可以从气温(生长期、积温)、降水(干湿状况)、大气运动(盛行风、风带、气压带)、水热组合(同一地区时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地区空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的地区差异)等角度回答;
如果是描述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可从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与年际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来描述;水系特征要从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来描述;
如果是描述农业生产特征,要从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等角度来描述; 如果是描述工业生产特征,可从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等方面来描述。
例8.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易发生滑坡的地质条件是 山高坡陡 。(4分)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 旅游 业、商(服务、手工) 业地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 等新能源。(8分)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8分)
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四方面即可)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4分)
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4分)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 4.阐述成因,要熟练调动运用已有知识。
5.气候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气温高低;另一方面降水多少。
6.区位问题分析,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还可以分为常规因素和特殊因素,常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技因素、环境因素。特殊因素可从三点来考虑,第一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如在分析上海、青岛发展条件时要考虑其历史因素。第二能够有热点意识,如首钢搬迁就要考虑到绿色奥运的因素。第三要有常识,如航天问题分析时大家应有投资大、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的常识。
7.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时,可重点考虑:交通、市场、农业基础、劳动力、政策、地价、社会的协作条件等。
8.资源环境问题分析时,要综合全面,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审题、答题的方法、技巧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我们只有掌握了课本的各个环节,能熟练运用,以不变的地理知识应万变的高考试题形式,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 高考地理审题.答题技巧:高考地理选择题审题及答题技巧 相关文章: